2024040324:在第六周升旗仪式上的演讲:此时清明万物清明
2024-04-03 18:33:51 28

在第六周升旗仪式上的演讲:此时清明万物清明

尊敬的各位领导、老师,亲爱的同学们:

大家早上好!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《此时清明,万物清明》。春城无处不飞花,寒食东风御柳斜。清明节在中国人的文化概念中有着多重含义,在以农立国的古代中国,清明是重要的稼穑时节,所谓清明前后,种瓜点豆,农人种下去的希望,更是祝福。在盛行祖先崇拜的古代社会,清明又是拜祭祖先,寻根溯源的重要节日,所谓知所来,方知所往。在追求和谐有序的哲人眼中,清明则是清澈,明净的精神状态,所谓春花秋实,各守其时,各得其所,与自然和谐共生,实现精神上的平和与宁静。好风胧月清明夜,碧砌红轩刺史家。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向同学们分享我对清明的理解。

首先,清明是专属于中国文人的浪漫。说起文人笔下的清明,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唐代诗人杜牧的《清明》一诗“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借问酒家何处有?牧童遥指杏花村。”这首七言诗后来又被人改成六言诗,读作“清明时节雨纷,路上行人断魂,借问酒家何处?牧童遥指杏花。”还有人改成了五言诗,读作“清明时节雨,路上人断魂,酒家何处有?遥指杏花村。”还有人把这首诗变体成词,写作“清明时节雨,纷纷路上行人,借问酒家何处?有牧童,遥指杏花村。”也有人把清明诗,改装成了剧本,小品等形式,形式多样,但各有千秋。通过省略,改标点等方式对原文进行调整后形成新的表现形式,这样的咬文嚼字匠心独具,别有一番风味。在变体之后依然保持杜牧原诗的意境,可见原诗魅力之大。无数文人墨客把清明诗反复玩味,因为清明是很多文人墨客的意难平,都想围绕这个特殊的节日表一表情怀,发一发情感,清明既能够彰显中国人朴素的哲学观,同时也是专属于中国文字的意境,独属于中国文化的浪漫。


阅读全文
(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,您需要先开通VIP会员或者单篇付费下载!)

温馨提示:VIP用户可免费下载全站内容

查看会员权益说明>>

分享:

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

点击下载
相关内容
    热门推荐
    • 本周热门
    • 本月热门
        二维码

        微信订阅号

        联系客服